□蒋成福
迪庆矿业作为云南铜业旗下第一家高原矿山生产企业,曾是云铜集团在雪域高原上的一面旗帜,创造过产量过万吨的辉煌,也取得过很多荣誉光环。但自2012年以来,长期堆积的各种矛盾聚集爆发,企业连续5年亏损,势不得已步入“僵尸企业”行列,直到2017年才再次实现盈利,扭转被动局面,实现了从“僵尸企业”到扭亏为盈的自我救赎。2018年,该公司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1-5月份,产品产量和利润指标均创同期历史最好水平。
牦牛角尖上的云铜人
迪庆矿业所在的云南省德钦县羊拉乡,为滇、川、藏三省交界处,在金沙江河谷西岸,与四川省得荣县隔江相望,素有“鸡鸣三省”的美誉,是云南省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羊拉,在藏语中寓意为“牦牛角尖”,其山形险峻,地势陡峭,险象环生。
2004年8月,顺应云南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和迪庆藏族自治州脱贫致富的需要,云铜集团与迪庆藏族自治州联合成立了云南迪庆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开发建设羊拉铜矿。该项目被列为云南省政府“双百”重点工程项目和“十一五”重点工程之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第一批矿山建设者带着荣光、使命和责任,于2004年进驻羊拉开山辟路、枕冰卧雪,拉开了迪庆矿业初期建设的序幕。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挫折,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创造了一次性产量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投资最省的三大佳绩,将云铜的旗帜插在了雪域之巅,吹响了云铜人进驻藏区开发建设的号角。
雪域之巅的辉煌
2007年年底,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地质采矿工作克服了探矿工期短、任务重、矿体变化大、建设生产交叉作业等诸多困难因素,仅用半年时间就生产精矿含铜1242吨,实现销售收入4700万元。2008年至2011年间,产量逐年增长,尤其2010年,产品年产量首次破万吨,利润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盈利1.46亿元,这是迪庆矿业最为高光的时刻。
对于一个建成投产仅5年的铜矿山来说,取得这一成就实属不易,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辉煌。一时间,这个员工不足千人,坐落于牦牛角尖上的小矿山名声大噪。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青年文明号”“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国家级荣誉纷至沓来。这足以看出当时的迪庆矿业是何等的荣耀。
跌入谷底的苦楚
在建成投产的5年时间里,迪庆矿业从小到大,无论是产量还是利润,都让迪庆矿业站在了历史的顶峰,成就了一段传奇。但任何事物都物极必反,辉煌到极致的时候,很多矛盾和问题都被荣光掩盖,这也为后来的连年亏损埋下了伏笔。
2012年1月19日,受前期地震影响,山形险峻的羊拉矿山发生了地质灾害事故,压覆矿石量近700万吨、金属量6万吨,给如日中天的迪庆矿业以致命一击。
“1·19”地质灾害事故就像一根导火索,直接引爆长期以来聚集的各种矛盾。注册资本金不足,井下探采失调、采掘失调、采充失调等矛盾日益显现,安全事故频发,矿山正常生产举步维艰,生存状况岌岌可危。2012年的产量和利润指标与2011年来了一个大反转,产量减半,亏损超亿元。2013年至2016年,产量一直徘徊在3000吨-5000吨之间,亏损逐年加剧,企业效益直线下降,干部员工人心涣散,平均每年人才流失达百余人。迪庆矿业一下子从巅峰跌入深渊,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挣扎。
自强不息的坚韧
迪庆矿业人有着一股子韧劲,从建矿初期“扎根藏区、不畏艰险、勇于吃苦、善打硬仗、敢于胜利”的羊拉精神,到困难时期“缺氧不缺精神,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志气,再到如今“励精图治,创新求强,全力打造云南铜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地下多金属矿山”的霸气,足以看出迪庆矿业人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胆识。
“1·19”地质灾害事故发生后,迪庆矿业立即启动“三年调整”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面解决井下探采、采充、采掘失调问题,理顺生产关系,重树羊拉辉煌。可这条路走得太艰难。截至2014年年底,该公司的调整计划未能如期完成,且收效甚微,各种矛盾依然突出,安全生产形势愈发严峻,企业处于垂死挣扎的边缘。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国铜业、云铜股份等上级组织经过多次到迪庆矿业现场调研、现场办公协调,对迪庆矿业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帮助迪庆矿业走出困境。迪庆矿业也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励精图治、背水一战,将扭亏脱困,甩掉“僵尸企业”帽子作为企业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
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迪庆矿业人不找任何借口、不怨天尤人,而是以其独有的韧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前行,用实际行动回馈上级组织和领导的关怀帮助。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已逐步好转,2016年10月还实现了自2012年以来的首次单月盈利,为2017年实现触底反弹奠定了基础。
触底反弹的霸气
经过多年蛰伏,迪庆矿业蓄积力量,砥砺前行,在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和转型升级上均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基础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和提升。2017年,该公司供矿、掘进、充填等各项技术指标均创2012年以来的历史新高,选厂日处理矿石量自建成投产以来首次达到3000吨目标,精矿品位由16%提高到18.31%,两铜产量完成近6000吨,全年实现盈利近300万元,一举扭转了连年亏损的被动局面。虽然盈利的额度不大,但对于迪庆矿业来说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意味着通过五年来的艰苦努力,跨越了生死边缘,实现了由“僵尸企业”到扭亏为盈的自我救赎。
2015年至2017年三年间,该公司铜资源矿石量、金属量、铅锌金属量大幅增加,并于2017年全面实现了铜、金、银、锑、铅、锌等金属同时开采、生产和销售。这都是迪庆矿业人孜孜以求、锲而不舍,自强不息努力的结果。
2018年,迪庆矿业在转变干部职工思想意识、结构调整、产品产量布局、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企业整体工作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1-5月份产品产量创2012年以来同期历史新高,连续5个月实现盈利,为上半年“双过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迪庆矿业人不怕困难、不怕矛盾,而且具有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决心。在经历了连年亏损、停产整顿、巡察整改等风雨洗礼后,迪庆矿业的体魄更加强健,脚步更加坚实。目前,全公司上下目标明确,信心坚定,正朝着“全力打造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最具发展潜力的地下多金属矿山”的目标砥砺奋进。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