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梅 高文杰
“三、二、一,启动!”
9月底的一个上午,海拔负60米的大红山西部矿段矿石破碎硐室里,闪烁着“玉溪矿业大红山西部矿段采矿工程建成投入试生产”字样的启动球开始飞速旋转。掌声、矿石撞击声、破碎轰鸣声,一曲特有的矿山生产“交响乐”瞬时奏起。
几分钟后,第一个装载约20吨矿石的箕斗出现在东部箕斗竖井井口,第一批矿石欢快地跳上运输皮带,顺利进入二选厂中细碎系统。
至此,从动意到投产历时10年,总工程量近120万立方米,生产规模6000吨/天,可服务24年,达产14年,关乎大红山铜矿乃至整个玉溪矿业稳定生产的西部矿段采矿工程顺利投产,这将续写玉溪矿业“绿色循环持续国内一流矿业”的壮美华章。而今,该矿段正在围绕峻工验收进行后期专项工作。
运筹帷幄决千里
红土高原绵延起伏,巍巍哀牢重峦叠嶂,源远流长的戛洒江汇聚了这里特有的物华天宝,作为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大红山铜矿置身于这片土地之中。
1997年7月1日,大红山铜矿一期工程建成投产;2003年6月26日,二期工程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达到日采选原矿4800吨,后经过多次技改,该矿日采选原矿量实现倍增,担负起云铜集团重要原料基地和玉溪矿业主力矿山的双重使命。
“门前有欢笑的戛洒江,红山的矿工托起明天的太阳……”一曲《红红火火大红山》唱出了大红山铜矿热火朝天干生产,轰轰烈烈大踏步的场面。然而作为资源开发型企业,不可回避的是随着资源消耗加速,矿石可采量的逐年下降。“斩伐养长,不失其时”,云铜集团和玉溪矿业的决策者,早已把目光移到了大红山铜矿未来10年的生产接替上。
2007年,也就是在大红山铜矿投产10年之际,玉溪矿业开始了大红山西部矿段采矿工程项目设计。2010年9月,酝酿已久的大红山铜矿西部矿段建设工程正式上马。
挥戈井下写华章
地处亚热带河谷气候的大红山铜矿,“热”是代名词,最高温达到45摄氏度,然而比气候更热的是地下西部矿段的施工现场,还有建设者心中那熊熊燃烧的激情。
长度近6.5千米、宽4.4米、平均坡度8度的690无轨斜坡巷道,是贯通地表与井下作业面的主干道,更是西部矿段人员、材料和设备进入各中段的必经之路,像这样长度和坡度的斜坡巷道,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刚一开工,罕见的高温、涌水、缺氧、垮塌等各种艰难险阻就一路相随。
“我曾转战过全国20多个矿山,像这样施工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恶劣的矿山,还从未遇到过。”项目建设监理代表刘月满说到动情处,随手翻出手机里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井下施工现场,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工人,个个大汗淋漓,衣裳都已湿透。
众志成城,井筒深度959米,井塔86.95米,最深海拔负165米的箕斗竖井,历时299天就顺利完工了。尤其是2007年3月至8月,月掘砌进尺连续6个月超百米,更是创下了国内同类工程施工的新纪录。
数十载的轮回,哀牢山上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花开花谢,又一次孕育着收获;金色的季节里,西部矿段建设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硕果。
近6.5千米无轨斜坡道、1251米箕斗斜井、959米箕斗竖井、200米一次成型的矿石溜井、连续6个月掘砌进尺超百米、53摄氏度的涌水、12%的氧气含量、日采矿量6000吨、可服务24年、达产14年……这一系列数字和记录,已载入玉溪矿业建设史册,而西部矿段项目建设者们铿锵前行、敢打善拼的精神也终将被铭记。
蓄势聚力再起航
翻开2016年走过的时光,抛开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停产”无疑是笼罩在玉溪矿业头顶的一团乌云,但逆势而上的玉矿人,短兵相接同拼搏,从5月份开始连续实现当月盈利的同时,更是发出了“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坚决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的誓言和承诺,而西部矿段的顺利投产无疑为此增添了更足的底气。
9月22日,大红山铜矿640中段I2矿体36I盘区安全顺利供矿结束移交充填,标志着大红山铜矿一期采矿区域完美收官,传统采矿工艺也在大红山铜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9月26日,作为大红山铜矿一期采矿工程接替项目,西部矿段的顺利投产与一期的结束退出实现无缝对接,而投产即是新的开始,快速实现西部矿段采矿工程达标达产,实现大红山铜矿稳产持续,对于玉溪矿业又是一个全新的目标。
夜幕降临,灯火通明的大红山铜矿显得更加壮美,斗破苍穹,作为西部矿段建设项目“颜值担当”的东部箕斗竖井,在拔高红山天际线的同时,更恰似一颗“绿色”明珠,璀璨绽放在红山之巅。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